2025 年 8 月 15 日,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共同签署扩大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双方联合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将从纯电车型平台扩展至燃油和插电混动车型平台。这一重磅消息不仅标志着两家企业合作进入新阶段,更揭开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期技术融合的新篇章。
回溯双方合作历程,此次扩围并非偶然。2023 年 7 月,大众以 7 亿美元入股小鹏并开启技术合作。2024 年,双方先后达成联合开发与联合采购协议,明确将共同开发电子电气架构并应用于大众纯电车型。不到两年时间,合作范围从单一纯电领域拓展至多动力形式,展现出惊人的推进速度,也印证了双方战略互信的深度升级。
此次合作的核心突破在于技术的跨场景复用。根据协议,双方联合开发的 CEA 架构将在 2027 年覆盖大众品牌在华全部燃油车型。这意味着为纯电车型设计的智能电气底座,经过技术适配后将赋能传统燃油车与混动车。这一突破背后,是双方研发团队针对不同动力系统的控制逻辑、能源管理需求进行的深度优化,解决了高压与低压系统兼容、软件迭代适配等多项技术难题,最终实现了架构的平台化复用。
对大众而言,此举是应对中国市场变化的关键布局。数据显示,2024 年大众在华交付的 200 余万辆汽车中,燃油车型占比仍高达九成。在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但燃油车仍为主流的市场环境下,将智能电子电气架构延伸至传统动力车型,既能让燃油车搭载远程升级、智能互联等功能,提升产品竞争力,又能通过平台化策略降低研发成本。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贝瑞德明确表示,这一举措将"巩固在传统动力车型市场的技术领先地位,同时优化成本结构",直击当下合资品牌在智能化转型中的成本与效率痛点。 小鹏则通过此次合作巩固了技术输出者的行业地位。
作为电子电气架构的核心技术提供方,小鹏不仅能获得持续的技术服务收益,更借助大众的规模化应用实现了技术价值的最大化。这种以技术换市场的模式,打破了中国车企传统的制造代工路径。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将其称为 "合作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这一评价背后,是中国车企在全球汽车产业价值链中地位提升的缩影。
从行业视角看,此次合作重构了技术应用的边界。长期以来,电子电气架构作为智能汽车的神经中枢,多被视为新能源车型的专属配置。而小鹏与大众的实践证明,先进智能技术完全可以跨越动力形式的界限,为不同能源类型的车型提供统一的智能化底座。这种突破将加速汽车行业从 动力类型竞争向智能化能力竞争的转型,推动行业资源向核心技术研发集中。
对消费者而言,合作带来的实际价值同样显著。未来无论是选择燃油车、混动车还是纯电车,都能享受到同等水平的智能迭代服务,如远程修复软件漏洞、升级驾驶辅助功能等。这种全品类智能化的趋势,不仅模糊了不同动力车型的智能体验鸿沟,更能让消费者在购车时无需因动力选择牺牲智能需求,进一步提升汽车产品的使用价值与全生命周期体验。
而这种技术普惠的背后,正是行业转型的深层变革。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此次合作或将加速推动汽车智能化的全面普及,为汽车产业向智能出行服务商转型注入新动能。在技术快速迭代的当下,这样的跨界融合无疑将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力量。
恒正网配资-带杠杆的股票-南京股票配资平台-安全股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